发布时间:2024-10-25来源:吝涛研究组
旱地面积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41%,强烈的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导致旱地生态系统对干旱等极端事件极其敏感。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旱地发展的关键因素,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会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受降水格局、积雪融化以及蒸散发的影响,气候变化驱动下的水文循环增强将导致全球未来干旱形势加剧。为应对荒漠化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中国在超过62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启动了一系列生态恢复计划,有力推动了中国的绿化进程。有证据表明,生态恢复工程减轻了中国北方的放牧压力,促进了植被变绿。然而,植被变绿意味着更多的水分消耗,进而威胁到水资源的可用性,特别是在干旱地区。
为了明确中国西北地区植被变绿对气候变化引起的水资源可用性(定义为降水减去蒸散发,WY)的影响方面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定量分离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WY的相对贡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探究了植被变绿对气候引起的WY趋势的影响及路径。结果表明,1982-2018年,中国西北地区多年平均WY为2162.21 t,并且呈增加趋势,这种增加趋势主要受气候变化的影响。相比之下,人类活动对WY的影响较小但在放大气候变暖和湿润效应(6.64%-7.98%)以及抵消不利的气候胁迫效应方面有一定的成效。植被变绿加剧了土壤水分消耗,导致蒸散发增加,进而削减气候变化对WY的积极影响。我们的结果对于有效认识干旱地区植被在调节陆地水通量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为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成果以Vegetation greening mitigates the positiv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water availability in Northwest China为题发表在水文领域一区TOP期刊Journal of Hydrology。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2023级博士生贾子续为论文第一作者,吝涛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YFF1304700)资助。
图1.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引起的WY变化趋势
图2. 气候因子和植被因子对WY的影响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