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25来源:吝涛研究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城市空间发展正处在快速扩张向集约紧凑转型的关键时期,探索自然地理与环境因素对城市空间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潜力,可以揭示自然环境因素对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影响。本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基于自然环境现状,从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候条件、自然灾害等方面选择评价指标,构建了自然约束条件下的建设用地承载力评价体系。基于承载力评价结果,划定了基于自然约束下的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等级。研究进一步结合城市建成区现状,分析了城市建设用地与自然约束下城市建设用地适宜区之间的匹配关系,并以此得到城市空间发展潜力。基于地理探测器对14个自然影响因子进行因子探测,探究了不同自然约束因素对城市建成区空间发展的影响程度。
研究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2020年建设用地适宜区面积为52168.77km2,其中很适宜区为34241.13km2,一般适宜区17927.64km2,分别占大湾区总面积的61.29%和32.09%。在湾区尺度城市空间发展潜力剩余90.15%;市域尺度肇庆市城市空间发展潜力最大,为99.56%,澳门特别行政区潜力最小,为26.83%。影响城市建成区空间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土壤砂粉含量、年平均相对湿度和>0℃积温,在不同尺度上影响不同。在湾区尺度上,土壤砂粉含量、年平均相对湿度和>0℃积温为影响城市建成区空间发展的主要影响因子;在市域尺度,年平均相对湿度和>0℃活动积温为主要影响因子。本研究揭示了自然环境因素对城市建成区空间发展的重要影响,有利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成果以Potential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rban Spatial Development under Natural Constraints: A Case Study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为题发表在土地系统科学领域期刊Land。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2021级硕士研究生张喻魁为论文第一作者,吝涛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本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271299),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C3800701)资助。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空间发展潜力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