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25来源:吝涛研究组
城市绿地(Urban green space,UGS)提供了多种生态系统服务以改善城市居民福祉,对城市社区的健康、福祉和生活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绿地能充分地“暴露”于城市人群之中,是它实现健康效益的基本前提和必要过程。目前针对城市绿地的人类福祉及公平性的研究,主要关注城市人群对城市绿地的获取能力或者一定空间范围内绿地的供给能力,研究者往往按照特定的面积或者距离为标准,或直接将NDVI值等同于实际暴露,却忽略了城市绿地本身是否发挥了相应暴露价值,即绿地的活力。在研究中,作者提出了“城市绿地活力”(Urban green vitalization,UGV)的概念,并将其作为评估城市绿地是否实现其功能或服务的主要标准。
以中国上海为例,研究团队通过开发城市绿地活力评估系统,量化了城市活力绿地的可得性及其对绿地暴露公平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000 米是决定上海市绿地是否具有活力的最佳服务半径。上海中心区域的所有绿地都实现了活力,而缺乏活力的绿地主要位于非中心城区。上海的步行、公共交通和乘车模式下的活力绿地可得面积分别累计减少了321.07 km2、10812.61 km2和197496.54 km2。在非中心区,步行和公共交通模式下的人均可得绿地面积最小值降低至 0 ha。受到绿地和人口分布异质性的影响,绿地活力对绿化暴露公平性的影响因研究规模和出行方式而异。本研究证实了,考虑绿地活力显著降低了绿地的可得性水平,影响绿地暴露公平性。在公共交通模式和区县尺度下,绿地活力能够显著改善绿地暴露公平性。因此,城市绿地活力是量化绿地暴露公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研究可以为更真实地量化绿地暴露公平提供依据,为改善可持续城市的环境公平性提供启示。
研究成果以Urban green vitalization and its impact on green exposure equity: A case study of Shanghai city, China为题发表在环境领域TOP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2022级博士研究生耿红凯为论文第一作者,吝涛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本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271299),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3030104),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项目(132C35KYSB20200007)等课题资助。
研究技术流程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