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验收会议在厦门召开
发布时间:2009-12-11
12月10日,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验收会议在厦门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施尔畏,厦门市市长刘赐贵,政协主席陈修茂,人大副主任曾国玲,副市长叶重耕,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邓麦村等出席验收会,施尔畏主持验收会议。会议审议并通过了验收意见,表彰了在研究所建设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宣布了研究所领导班子。
2006年6月29日,中国科学院与厦门市政府签署了共建城市环境研究所的备忘录。在中国科学院、厦门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在院地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研究所的创业者们坚持“边建设、边招聘、边科研”,经过艰苦努力,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全面推进,形成了很好的发展态势。
验收会议上,厦门市市长刘赐贵表示要一如既往地支持城市环境研究所的建设发展,坚定不移地实施院地合作工程,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在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上取得更大突破。
路甬祥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城市环境研究所三年来取得的各项成绩,并对国家有关部门、福建省、厦门市对城市环境研究所给予的关心和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对研究所全体职工所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路甬祥指出,城市环境研究是当前的国际前沿热点科技领域,研究对象人口集中度高,人类活动强度大、生态环境压力大、情况复杂,事关人类社会长远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我国当前正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对城市环境研究提出了更高、也更为紧迫的要求。他要求城市环境研究所在今后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始终坚持需求牵引,坚持把服务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与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发展绿色生态、数字智能城市统一起来,从需求中提炼基本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
第二,要高度重视城市生态环境研究工作的系统性、交叉性、综合性,重视生态环境研究中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研发、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经济人文社会学科领域的交叉,创新研究方法,发展新的技术手段和核心仪器装备,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和工程示范,形成系统的解决方案或咨询建议,形成研究所的核心竞争优势。
第三,要继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大人才与智力引进力度,尤其要注意吸引35岁左右受过良好训练,有发展潜力、有志于献身我国城市生态环境事业的优秀人才,人才结构上要与研究领域与发展战略相一致,立志造就一支有优势、有特色、充满创新活力能引领城市环境研究的一流人才队伍。
第四,要继续秉承“忠诚、尽责”的研究所创新文化,引导广大科技人员、干部职工和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发展观和科技价值观,对国家忠诚尽责,对人民忠诚尽责,对事业忠诚尽责。
第五,要继续在创新体制上思考和探索,走出符合国情、符合城市环境研究规律,院地共建,开放合作的新路。
第六,要积极发挥中国科学院驻厦单位的联络协调作用,利用育成中心的平台,吸引推动院内其他研究所来厦门、海西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区域相关产业发展,培育新兴产业。
路甬祥希望城市环境研究所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按照“三满意、一认同”的要求,不断创造新的光荣业绩,为支撑科学发展、迎接未来挑战、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我国城镇化建设,为福建省、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验收会议后,城市环境研究所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路甬祥、施尔畏、刘赐贵、陈修茂共同为城市环境研究所揭牌。
厦门市政府秘书长许明耀,市委副秘书长王纯民,厦门市有关部门领导,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局局长戚强,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党组书记、常务副院长华仁长,院办公厅、资环局、院地合作局、规划战略局、人事教育局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和揭牌仪式。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