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6-04来源:吝涛研究组
近期,城市林业与绿化的规划迎来了一项新标准3-30-300绿地规则,旨在促进城市的生态韧性与居民健康。该规则具体为:居民无论身处城市、郊区还是乡村,应能从居住地、学习或工作环境中直观感受到至少三棵树木(“3”);每个社区应确保至少30%的区域被树冠覆盖(“30”);所有居民都应在距离住处300米范围内(大约步行五分钟可达),享有配备休闲设施的公共绿地(“300”)。尽管此规则的前瞻性和潜在效益显著,但目前相关研究尚不充分。此外,针对中国城市的健康研究,在应用3-30-300绿地规则方面几乎空白,缺乏对该准则多方面健康效益及其在不同城市环境中的适用性评估。
本研究在厦门市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902名调查对象进行了深入的健康与绿地暴露关系探究。通过职业压力水平问卷(OSI-2)获取居民生理健康水平,一般健康问卷(GHQ-12)获取居民心理健康水平,以及自建的社交健康问卷获取社交健康水平。通过现场调查、植被覆盖度(FVC)以及百度地图API提供的大数据来精确计算每位参与者对于3-30-300绿地规则下的绿地暴露程度。研究利用了地理加权回归(GWR)和地理加权Logistic回归(GWLR)模型,揭示绿地暴露与居民健康状况之间的复杂关联,并且能够识别这些关联在空间上的差异性。本研究的结果强调了 3-30-300 绿地规则在提高厦门市住宅区城市绿色暴露和健康结果方面的潜力。绿地暴露对人群健康的有效性受到人口活动、社会背景和周边基础设施的影响。总体而言,只有 3.55%(n = 32)的受访者完全满足 3-30-300 绿地规则。本研究涉及的厦门市 261 个代表性住宅区的 902 名受访者表现出较高的绿色可视性(“3”)和可用性(“30”)达成率,但绿色可达性(“300”)较低。住宅周边高绿色空间存在量对提升个人健康状况有着显著正面影响,并且,当居住环境满足3-30-300绿地规则的一或两个组成部分时,这种积极效果尤为突出,尤其是在增强身体健康、促进社会交往健康及减少医疗访问频率方面。以上结果说明优化并调整该规则以适应不同城市的特定结构尤为重要,确保规则能够准确反映绿色空间的可见性、实际利用机会及居民的便捷可达性,从而在多样化的城市环境中更高效地促进公众健康。
研究成果以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urban green exposure and its impact on human health: A case study on the 3–30-300 green space rule 为题发表于环境领域重要学术期刊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吝涛研究员,宁波诺丁汉大学Nicholas A.S. Hamm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郑毅诚博士生为第一作者。该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271299 )、宁波市公益性科技计划项目(批准号:2021S081)等项目的资助。
图1. 厦门市绿地暴空间分布
图2. 绿地暴露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局部关联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