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研究所在城市食物的跨域环境足迹领域取得进展
发布时间:2020-09-18来源:崔胜辉研究组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的聚集,人口的增长和收入的增加,食物总需求也在稳步增长。这些社会经济因素和粮食消费、生产的变化,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问题。世界范围内的粮食生产和消费贡献了营养盐总流量的60-80%,碳排放量的20-30%,淡水提取量的60-70%,土地利用总量的1/3。这些影响已经威胁或超越了行星边界,影响了地球系统的运行、社会的发展以及粮食供应的安全。
以北京-天津都市区、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三个高度城市聚集地区为重要研究区,构建了全球多区域关联的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模型和资源环境足迹,分析了中国城市地区食物消费的水、碳、活性氮和磷足迹,并展示了这些信息如何帮助制定各个区域特定的减排策略。结果表明,在中国三个最大的城市地区,44-93%的足迹都集中在跨界食品供应上。食物供应链中的足迹大小和减排措施的有效性因环境足迹和城市区域而异,例如,内蒙古地区的优化施肥措施能显著减少城市食物碳足迹,但对减少水足迹影响较弱。即便如此,我们也发现少数地区和部门就具有明显的减缓潜力:针对河北省、山东省和河南省地区的农业和食品加工部门,所分析的四类环境足迹最多可减少47%。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对跨界食物供应链上的环境足迹进行分析,可以为制定个性化和有效的环境减缓目标和战略提供依据。
图. 重要地区的减排效应与不同供应链阶段的减排策略 (单位:%,指不同减排策略与基准情景相比的减排率)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环境科学领域高水平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2018届博士毕业生胡元超为第一作者,崔胜辉研究员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白雪梅院士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