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研究所在铜城市矿产储量的数字地图绘制取得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0-09-01来源:陈伟强研究组
近日,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资源循环与城市代谢团队,利用p-MAC(provincial MAterial Cycles and MAnufactured Capital)数据库,识别了约80种主要含铜产品,估算了1978-2016年中国31个省级单位的铜在用存量、需求量和报废量,绘制了全国尺度的铜城市矿产储量数字地图。研究结果初步厘清了中国铜城市矿产的种类、分布和数量,为铜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与决策提供数据支撑。相关研究结果以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opper in-use stocks and flows in China: 1978–2016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上。郝敏博士研究生为第一作者,陈伟强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金属铜具有可塑性强、延展性高和导电导热性好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通讯、国防、电子和电器等工业中,是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中国自2002年起已成为全球铜资源消费第一大国,但由于铜矿储量不高,到2016年约75%的铜资源需要依赖进口。2018年4月,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发改委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进口废物管理目录>的公告》,确定从2018年12月31日开始禁止进口“废七类”废杂铜。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再生铜生产原料的供应重心从国外进口转至国内废杂铜回收。因此,铜“城市矿产”的开发成为保障国内铜资源供应安全,促进铜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该研究在中国铜在用存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中国28个省份的铜矿产能无法满足当地的铜资源需求、中国铜资源城市矿产储量的时空分布、我国应构建有效的跨地区废铜流通体系,以平衡不同地区对铜资源的需求等内容展开研究。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