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城市污染物转化重点实验室由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工程实验室共同筹建,前身为环境污染控制联合实验室,于2014年8月正式获批成立(科发前字【2014】121 号)。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重点实验室是面向学科发展和国家需求,针对新形势下环境污染物的性质、组成、状态以及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依靠地学、化学、生物学、材料学和工程科学等学科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技术,组建一个以发展环境污染物高效分离与定向转化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原理为主要方向的研究平台,承担和完成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科研任务,建设具有国际水平和持续创新能力的环境污染控制科研与人才培养基地。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76人,其中教授与研究员共计23人,副教授与副研究员共计19人,中级职称23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 拔尖人才2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名,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名,环保部领军人才1名。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赵进才研究员,实验室主任为俞汉青教授。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污染物的高效分离和纯化、污染物的资源化和能源化。
重点实验室三年运行总结
城市污染物转化重点实验室自2014年成立以来,在中科院前沿局、中科院城环所和中国科大的领导和有力支持下,瞄准环境学科发展前沿,面向国家环境保护的重大需求,发挥交叉学科的优势,在优秀人才聚集、科研任务承担、研究成果产出、青年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方面成效显著。近三年的运行总结如下:
1.优秀人才集聚 经过3年的发展,实验室已拥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2人、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2人,并获批组建了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废水处理与资源化)。
2.科研任务饱满 实验室积极承担和完成对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有重要影响的国家、省部级及企业委托的科研任务,如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2014科研合同到账经费2860万元,2015年科研合同到账经费为3939万元,2016年科研合同到账经费为4025万元,3年到账经费总额约1.08亿元。
3.基础研究优异 实验室3年中发表SCI论文423篇,包括Nature(1篇, Comment)、Nature Protocols(2篇)、Nature Communications (2篇)、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1篇,参与),在环境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刊物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和Water Research上发表38篇,受邀在高影响力的Chemical Reviews和Chemical Society Reviews上发表3篇综述论文,影响因子大于8.0的文章52篇,成果获得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4.应用成果显著 实验室面向国家环境保护的重大需求,着力于把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应用于污染控制实际需求之中,3年中获授权发明专利93件,其中10多项专利技术获得实际应用;实验室承担建设的示范工程 “集美村庄污水处理项目”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研发了年产百万平方米纳米纤维膜工业化生产线,成功研制了基于该纳米纤维膜的高效低阻PM2.5防护口罩,上市2个月销售400多万只,市值数千万元,并参予国家标准《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的编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项。
5.人才培养突出 3年中实验室培养出国家杰青、国家优青、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各1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人。毕业的研究生4人次获中科院院长优秀奖,连续3年均入选中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6.学术交流活跃 3年中实验室举办国内外学术会议7次,超过100名国内外专家学者来实验室访问、交流,20多人次赴境外科研机构进行研究生联合培养,80多人次赴境外参加学术会议和进行学术交流,实验室内部的学术交流活动频繁且效果显著。
联系地址:厦门市集美大道1799号
邮 编:361021
联系电话:0592-6190766
传 真:0592-6190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