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5-16来源:颜昌宙研究组
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是判断生态修复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能够为生态修复决策制定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对生态修复效果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系统组分的变化,在功能方面主要关注调节和支持服务。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绿色空间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调节和文化服务。此外,随着物质世界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从城市绿色空间中获取精神和体验上的满足。而现有的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很少涉及人的主观感受,这难以满足城市绿色空间的评价需求。
一般来说,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是对生态系统采取修复措施后的改善效果进行评估,以判断修复工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生态质量评价能够理清环境存在的问题和薄弱部分,为制定有针对性的修复策略提供依据。由此可见,生态修复效果评价与生态质量评价的关系紧密,可共同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支撑。因此,在构建适合城市绿色空间的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指标框架时,可借鉴生态系统质量评价的研究。当前,在城市绿色空间质量评价的研究中,研究者多从生态系统组成与结构、功能、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在生态系统组成和结构方面,对植被状况和人工建筑的关注较多,对其他生态组分的关注较少。虽然一些研究开始关注人的主观感受,但所使用的指标单一,不够系统。
鉴于此,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颜昌宙研究组系统地分析了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和城市绿色空间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之间的异同,并基于证据整合的方法,探讨了景观的客观要素与人的主观感受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现有的生态修复效果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组分和结构的变化方面,而城市绿色空间的环境质量评价主要集中在文化服务方面。常见的生态组分与人的主观感受并不都是协同或权衡关系,实际上,还存在协同与权衡关系并存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括生态组分与结构、生态服务、社会服务和主观感受在内的城市绿色空间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指标框架。
研究结果以Integrating subjective feelings into the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utcomes of urban green space: Indicator framework from bibliometrics analysis and evidence synthesis为题发表于环境领域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博士生文策为第一作者,颜昌宙研究员和杨帆助理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F1301304)的支持。
图1. 融入主观感受的城市绿色空间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指标框架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