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研究所在湿地植物去除磺胺类抗生素研究中取得进展
发布时间:2024-02-01来源:颜昌宙研究组
磺胺类抗生素因其良好的抗菌性能和低廉的成本在临床和畜牧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磺胺类抗生素难以被人体或动物完全吸收,50%-90%的抗生素会被生物体排出,并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污染自然环境,催生细菌耐药性带来的环境健康风险。因此,如何有效去除水体环境中的磺胺类抗生素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植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绿色原位修复技术,通过植物去除、分解或固定受污染土地或水环境中的污染物,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环境友好等优点。多项研究报道,植物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磺胺类抗生素,植物修复技术去除磺胺类抗生素的潜力已得到证实,但其潜在去除机制仍是一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颜昌宙研究组选择水葱这一常见湿地植物开展了分组水培实验,并利用结构化方程模型对结果进一步分析,量化了植物对磺胺类抗生素的去除路径。研究发现,植物处理组的磺胺类抗生素去除率(77.6-92%)显著高于根系分泌物处理组(25.7-36.3%)和水对照组(16.3-19.6%)。植物吸收和微生物降解是去除磺胺类抗生素的主要路径。植物可以通过植物积累、吸附和代谢直接去除磺胺类抗生素,也可以通过促进微生物降解来间接去除磺胺类抗生素。这些结果将有助于我们了解湿地植物去除磺胺类抗生素的潜在机制,为提高湿地植物对抗生素的去除效率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研究结果以Removal of sulfonamides from water by wetland plants: Performance, microbial response and mechanism为题发表于环境领域TOP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硕士生周彤为第一作者,颜昌宙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F1301304)和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XDA23030203)的支持。
图1 湿地植物对水环境中磺胺类抗生素的去除效果及机制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