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所在绿色城市发展综合评估中取得进展
发布时间:2023-04-12来源:崔胜辉研究组
推动绿色城市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措施,其实践经验也能为其他国家城市的可持续转型提供参考。然而,目前国内有关绿色城市评价的多城市实证研究十分有限,在(1)刻画城市间绿色发展状况的差异,(2)识别导致这些差异的关键因素,(3)探索促进城市绿色发展的潜在途径等相关问题上,还留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本研究以加权和综合指数分析为基础,结合协调性分析、差异分析和相关分析建立集成的分析工具箱,对2015年中国36个主要城市的绿色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分析。绿色城市综合指数(GCI)由绿色生产(GP)、绿色生活(GL)和绿色环境(GE)3个领域,12个大类,29个指标组成。
研究结果显示,(1)2015年36个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总体表现一般,且存在明显的区域不平衡现象。相对较小规模的城市,以及消费端的绿色转型,在将来更值得关注。(2)协调性分析的结果可以为认识城市绿色的发展状态提供另一个视角,在GCI中表现良好的城市不一定有高的协调度,反之亦然。(3)“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人均生活用水量”和“单位GDP氨氮排放量”是导致城市GCI差异的三个最具影响力的指标。相比之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危险废物处置率”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的影响较小,换句话说,城市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差异较小。(4)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可能有助于提高城市的绿色生产水平;创新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则可能有助于城市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适中的城市密度可能会同时改善其在GCI三个领域的表现;目前阶段,经济结构或公民的环境意识在促进城市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仍不明显。
该研究的主要贡献包括:首先,得益于三维平衡指数TDBI(Three-dimensional balance index)的引入,能够从两个不同的视角量化和评估城市绿色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将城市划分为四个象限,帮助决策者确定不同城市的不同发展重点;其次,利用差异化指数识别出当前的评价体系下造成城市表现差异的关键指标,这些通常是与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以及消费与资源环境压力脱钩相关的指标;最后,从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创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密度等角度为城市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有意义的政策探讨。
相关研究成果以Evaluating green city development in China using an integrated analytical toolbox 为题发表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黄葳为第一作者,崔胜辉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项目(132C35KYSB2020000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E0194000)、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FZD-SW-324)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7013)的资助。
图1. 中国绿色城市评价框架
图2. 2015年中国36个主要城市的GCI得分及排名
图3. 36个主要城市按规模分类的GCI(a)、GP(b)、GL(c)和GE(d)得分
图4. 36个主要城市的GCI(a)、GP(b)、GL(c)和GE(d)得分的空间格局
图5. 36个主要城市的GCI和TDBI分布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