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福建红壤区生态修复和持续经营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通过科技部验收
发布时间:2018-06-26来源:俞慎研究组
2018年6月21日,由国家科技部农村司及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持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福建红壤区生态修复和持续经营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结题验收会在北京召开。项目验收组专家由11位任务验收专家及2位财务验收专家组成。项目组织单位福建省科技厅农业处李坚义处长、项目主持单位计财处黄振胜处长、科研院许冰峰副院长、项目负责人兰思仁教授、课题二主持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查轩教授、课题三主持单位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俞慎研究员等11人参加了会议。
验收会上,项目主持人兰思仁从基本概况、立题背景、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指标完成情况、主要创新成果及应用成效、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创新点、实施过程工作亮点及主要体会及经费使用情况等九个方面作了全面汇报。专家组在听取工作汇报和审阅相关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了讨论与质询,认为项目组提交的验收材料完整齐全,经费开支基本合理,一致同意通过项目任务及财务验收。
“福建红壤区生态修复和持续经营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是由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立项主持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该项目由三个课题及九个研究任务组成,项目总投资1710万元。其中,课题三(崩岗侵蚀区生态修复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由城市所主持。项目针对福建红壤生态区环境脆弱性形成的原因、机理、演变规律及其治理过程中对生态经济可持续经营技术的迫切需求,开展中轻度侵蚀区生态系统修复与可持续经营技术的集成与示范、强度侵蚀区退化生态系统修复关键技术的研发与集成、崩岗侵蚀区生态修复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经过项目组成员的共同努力,筛选适合于水土流失区种植的植物种类或品种96种,集成红壤区水土流失治理新模式9个、新技术9项,研发新产品3种,研制技术标准7项,申请专利26项,发表论文79篇。通过该项目实施,构筑了红壤水土流失区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形态,拓展了南方水土保持治理的新格局,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
(文:陈培济;图:俞慎)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