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11来源:科学技术处
10月10日至11日,中国-欧盟农业旗舰项目“农民和农村新的可持续商业和生产模式”学术研讨会在厦门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不仅为中欧农业领域专家学者搭建了深度交流平台,更标志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专项-“农民与农村新的可持续商业与生产模式”项目正式启动,为推动城乡融合、助力农业绿色转型注入新动能。
大会特邀五位中外权威专家作主旨报告,为研讨会拉开序幕。宁波大学陈剑平院士以“大学小镇:如何把老天爷经济和老祖宗经济变成老百姓经济”为题,探索依托自然禀赋与文化传承赋能百姓经济的特色发展路径;德国莱布尼茨农业工程与生物经济研究所Philipp Grundmann教授带来“Overview of the NEXRUR project”报告,介绍相关项目概况以助力农业发展项目推进;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浙江大学郁建兴教授聚焦“走向更加公平、包容、可持续的中国农业农村”,阐述农业农村发展的价值追求与实践方向;西班牙布尔戈斯大学 Maria Sonia Marcos Naveira教授和荷兰瓦赫宁根大学Jan Eelco Jansma博士作“Co-learning and co-innovating business strategies with rural communities”报告,共同分享与农村社区协同学习创新商业策略的理念。五位专家分别从各自研究领域出发享前沿观点,为项目研究方向提供了重要启发。
为保障项目科学、高效推进,牵头单位城市环境研究所在充分征询各课题参与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精心组建了由13位权威专家构成的多学科咨询专家组。专家组成员均为农业、环境、经济、政策等领域的知名学者,将为项目实施提供全周期、全过程、全方位的专业指导与技术支撑。在专家咨询会上,项目及各课题负责人向专家组详细汇报了实施方案,内容涵盖立项背景与意义、目标与考核指标、研究内容与任务设置、合作方案与技术路线、年度计划与保障措施等。专家组组长朱永官院士在点评指导中强调,项目应加强跨学科转化的研究范式,从现实需求与问题中进一步凝练科学问题,通过与产业协同创新促进城乡共荣,以重大项目为纽带加强团队合作,服务于中国与欧盟的双方交流合作,带动更多的项目。现场咨询会由专家组副组长钱文荣教授主持。专家与项目团队的深度互动为方案优化提供了重要方向。
研讨会特设青年专题研讨会,来自中国科学院、宁波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青年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主题碰撞思想火花。研讨会聚焦“农业与环境基础科学”“乡村治理与绿色发展”两大核心方向,青年学者不仅分享了“稻田土壤有机碳循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等最新研究成果,还针对“农业保险政策”“城乡土壤生态演变”“农田生态系统安全”“农村环境治理”“农业绿色技术环境效应”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度探讨,充分展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特色。从微观机理研究到宏观战略分析,研讨会内容覆盖多个研究维度,全面呈现了青年科研团队在农业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创新活力与潜力,为项目长远推进储备了青年人才力量。
10月11日下午,商业与生产模式专题研讨会召开。来自欧洲绿色创新组织、欧洲农村发展领导力协会、德国可持续消费与生产合作中心、西马其顿生物经济与环境产业孵化园、宁波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扬州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等双方合作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土壤生物多样性”“农业气候韧性”“农业可持续转型”“商业模式创新”“农业温室气体减排”“乡村治理与集体经济发展”“利益相关者合作共赢”“农业产业园建设”等关键议题展开热烈讨论,为后续项目合作明确了重点方向。
本次中国-欧盟农业旗舰项目学术研讨会的成功召开,不仅为“农民与农村新的可持续商业与生产模式”项目启动奠定了坚实基础,更搭建了中欧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的长效平台。未来,项目团队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深化跨学科、跨国界合作,推动农业可持续商业与生产模式创新实践,为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全球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中国-欧盟农业旗舰项目“农民和农村新的可持续商业和生产模式”由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与德国莱布尼茨农业工程与生物经济研究所共同牵头,汇聚了中国与欧盟三十余家顶尖科研机构及高校力量。项目核心目标是构建覆盖农民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商业与生产模式协同创新网络,通过跨国家、跨学科合作,破解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难题,为全球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中欧方案”。
(文:科学技术处;图:科学技术处)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