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发布《2010中国可持续城市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10-05-24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可持续城市研究组”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完成了《2010中国可持续城市发展报告》,该报告日前已经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8年是人类发展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一年,世界城市人口有史以来第一次超过了农村人口,这一突破标志着人类已经进入城市型社会。在这样重要的历史性时刻,有必要对城市发展过程和发展模式演变进行回顾、研究和评价。
一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城市诞生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由于种种原因在此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城市化进程非常缓慢。直到公元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仅为10%左右,1900年这一比例增至15%左右。伴随着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人们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城市应该按照哪种理论或模式进行建设和发展?尤其是近100多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各种问题的不断出现,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城市发展的理论或模式,可持续城市就是其中具有重要影响的一种。
关于可持续城市,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给予了多种解释。一般认为,可持续城市是指改善城市生活质量,包括生态、文化、政治、机制、社会和经济等方面,同时又不给后代遗留负担的城市发展模式。简而言之,可持续城市是具有保持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并能够为其居民提供可持续福利的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7.4%激增到2008年的44.9%。城市的不断迅速扩张也引发了一些经济、社会、城市建设与管理等问题,特别是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发达国家过去100年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快速经济增长的30年中集中显现。严峻的现实和潜在问题告诉我们:可持续城市建设对中国而言愈发重要、愈发紧迫。
为了促进中国可持续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可持续城市研究组”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完成了《2010中国可持续城市发展报告》。
该报告在总结和分析国内外关于可持续城市理论与实践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由平均预期寿命、市辖区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市辖区人均GDP、城市化率、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单位工业产值SO2排放量、单位工业产值烟尘排放量、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等12项指标构成的“可持续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构建了综合评价指标“可持续城市发展指数”。
该报告主要基于2008年的数据,通过其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指标,对中国35个主要城市2008年度的可持续城市建设和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比较分析和排序,综合排序结果为:厦门市、深圳市、青岛市、广州市、上海市、北京市、南京市、宁波市、杭州市、天津市、大连市、海口市、成都市、沈阳市、南昌市、武汉市、银川市、郑州市、福州市、济南市、长春市、长沙市、合肥市、石家庄市、西安市、太原市、昆明市、兰州市、重庆市、贵阳市、呼和浩特市、哈尔滨市、西宁市、乌鲁木齐市、南宁市。
该报告最后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城市建设的七大对策:强化可持续城市的发展意识、开展可持续城市建设的理论和方法论研究、建立可持续城市的科学技术支撑体系、健全可持续城市建设的制度体系、建立可持续城市的管理体系、完善可持续城市建设的政策体系、构建可持续城市建设的绩效评价体系。
该报告的研究成果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可持续城市建设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对中国可持续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将起到进一步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