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民 中科院城市环境所】赵所平生轶事选记

发布时间:2022-04-02

来源:【字号:

  恰至清明,再忆赵所! 

  赵景柱所长,是我们研究所筹建组组长,筹建验收后任研究所第一任党委书记,我们习惯称之为赵所。 

  赵所走的很突然!去年6月底有几日不见赵所,后来听闻他生病住院。7月2日,看到一如既往的毕业篝火晚会,拍了照片给他发了一条信息:所里一切都好,请安心治疗,等您回来。第二天还收到他的回复短信:谢谢伟民!非常感谢!没想到8月4日一早噩耗传来,这次信息竟然变成我和赵所的最后一次对话。时至今日,仍不愿意相信赵所已经和我们天人两隔,所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赵所的气息,跟他在一起的一幕幕也不时浮现眼前。 

  跟随赵所身边工作15年,经常听他讲自己的人生经历,讲他的管理理念,讲他的科学思想,也讲他的兴趣爱好。和他一起经历过许多,向他学习了许多,一直记得赵所不少经典语录。     

 

  喜欢种树的赵所 

  赵所喜欢种树,大家都知道。建所伊始,赵所说,工程承包方只会种一些小树,长得太慢,研究所还是要有几棵大树,进园区,一看大树,就会觉得这个单位有历史,有传承。因为我是闽南人的缘故,赵所去买树的时候多半带着我,这样去和当地商家交易,听得懂闽南话,不容易吃亏。赵所是个生态学家,特别讲究生物多样性,一般常用的绿化树木他还不要,他亲自带着我们去南靖一个林场里面选购树种。一开始,商家以为来了个大单位,做了一个两百多万元绿化的方案,没想到赵所是个精明的“生意人”,他要买树,首先对比一下市场的大概行情,然后到林场里面亲自看,挑了16棵品种各异,胸径在30公分以上的树,有些树种很少在市场上流通,最后这批树连同移栽花了30多万元,赵所虽然心疼,却说花得值。 

  赵所喜欢树,也喜欢种树,除了第一次买了一批大树外,后来陆续买了不少小树苗回来自己种树。经常是在周末,我和振宝、卢新、雪峰等几个住的比较近的男同志会接到赵所电话,不用说我们就知道要去漳州买树了。买了树苗回来,我们都是自己搬、自己种、自己浇水,常常累得筋疲力尽,不到天黑不收工。收工之后,来不及冲去一身的疲惫与汗味,赵所一般会个人掏钱请我们去研究所边上的小饭馆吃饭喝酒,算是一种犒劳,一种调节。得益于建所前几年经常和赵所一起栽树,现在可以跟新来的同事炫耀,研究所的树我至少种过有200棵。不过让我们稍微有些郁闷的是,我们只有种树的权利,剪枝砍树的权利只有赵所一个人有。后面树长大了,也来了更多的同事,赵所经常带着我们去剪树枝,哪里需要剪树枝,怎么剪都得听他的,就这样,又训练出一帮会剪树枝的“高学历花工”。没有人比他对园区的一草一木更熟悉,更热爱!有时,哪怕是大夏天的中午,他也会独自一人带着一把剪子穿梭于树丛之间,像一只永不疲倦的蜜蜂。 

  综合楼后面有两棵老树,一棵大榕树,一棵凤凰木,取“龙凤呈祥”之意。2013年5月,一场台风吹倒了不少大树,其中包括那棵大榕树。大榕树的根部早被白蚁啃食烂了。赵所此时正在美国出差,我急的不得了,给赵所写了邮件,时差原因赵所没有回,大夏天的,怕这个大树经不起暴晒而死掉。我做主让工程车进来把树吊起来,清理了一下树根部重新栽上并用钢管围着四周做了固定。没想到等赵所回来还是把我批评和教育了一顿,并不是心疼几千元的施救费,按照他的理念,树倒了就倒了,倒着长也是一种自然现象,是自然生态景观。 

    

  爱好广泛的赵所 

  赵所喜欢书法,字也写的特别好,他不常练字,底子都是以前年轻时候练的。最早的启蒙老师据他介绍是给张学良当过私塾老师,功力可见非同一般。更多的练习是在知青下乡时候,那时候赵所当生产队长,一个是练字来丰富文化生活,一个是给村民写字来拉近距离。我手头有幅字是赵所写的忠诚尽责,就是研究所所训的四个字,一直想着什么时候有机会再请赵所写一幅字,可惜再也没有机会了。赵所身染类风湿病多年,近几年已经非常严重,有时候手臂肿的跟小腿一样粗,有一回发作时让我用拳头打他的手臂,一直让我再用力些,用一种痛来对抗另一种痛,打着打着,我眼睛里忍不住泪花打转。他经常说,说不准哪天就无法写字,甚至要截肢,所以能写的时候就多写几张,不过他都非常忙,难得拿笔写字,所里有他墨宝的同事也不多。 

  赵所说过,所谓书法,书是基础,法才是灵魂,看一个人书法写的好不好,不是看笔画写的工不工整,而是看整篇书法是不是布局合理,浑然一体,书写流畅。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拿个尺子,横竖划一划,如果每个字都分不开,就是有法,如果一个字一个字都能分开,那就还没入门了。对我们这些门外汉来讲,在心里拿着赵所说的这番话,再去对比一些书法,已经觉得很有道理了。 

  赵所喜欢历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史。茶余饭后常常有一群人围着赵所听他讲革命历史。赵所大学是学数学的,记忆力特别好,厉害的是人名、时间、地点记得基本不差。他说当年在党校学习的三个月,除了上课外,主要的时间都扎进图书馆看各种史料,觉得里面的书特别好,机会特别宝贵。 

  赵所还喜欢收藏。他收藏的东西五花八门,他笑着说年轻的时候收集了不少邮票,现在可能值不少钱了,不过收藏不是为了卖的,是为了喜欢。前年赵所送过我两套纪念邮票,都是2010年出版,他竟然还记得我儿子是那年出生的。他喜欢去逛古玩市场,他跟我们说,200元以下基本就是假的东西,你要是喜欢,不管是不是古董,买了就当艺术品,并不吃亏。在19楼茶室,还摆着一个景钧阁的瓷瓶,是筹建期赵所在临时办公地东渡路边摊买的,瓶子上正好有筹建组长赵景柱和副组长赵千钧各一个字。在国外他也各种淘,他去买18、19世纪的牛皮书,各种时期的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很舍得花钱。 

    

  “小气”又大度的赵所 

  赵所经常说:“我是一个你们爱也爱不起来,恨也恨不起来的人。”为了公家的事业,赵所特别抠门,对下属也特别严格。擦手只用一张纸;不管什么报纸单位只能订一份;能用电话解决的就不要出差……凡此种种抠到极致的规定,只有一起经历过的方知赵所用心良苦,就是一心为公,艰苦创业实属不易!我在当办公室主任期间,买了一个可以上网的优盾,给每个部门定了本《领导文萃》,他认为浪费钱,挨了批评。所里被他骂过的人不在少数,赵所脾气本来也大,尤其在筹建期间,事情多,任务紧,压力大,更容易触发。那时候同事们都还比较年轻,经验也不是很足,稍有不慎就挨顿批,不过他批评的往往是有道理的,就事论事,骂完就过了,大家也服气。张文玲讲过她第一次被赵所骂哭是在一边开着车一边找接待的酒店,我还亲眼见了王玉环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提着包追着赵所汇报工作。私底下,他对同事的进步和关怀一点都不少。 

  对管理特别严格,对科研特别宽容。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管理就是做服务的,科研人员要盖公章,哪怕是12点你也要过来。他还经常说科研就是烧钱的,平时舍不得花钱的赵所对科研人员几乎是有求必应,在科研人员提出购买仪器、建温室、建动物实验房的时候一点不含糊,需要多少预算就批多少预算。 

  对外,赵所却是有名的护犊子,有什么问题和责任他都是自己先扛下来。聪明、勤奋、优秀,这些都是他当着客人经常夸同事用的词汇。我算是所里比较早进步的年轻人,上面来检查工作也觉得我进步有点快,记得赵所的回答是当年林彪还二十几岁当将军呢,研究所筹建也是个特殊时期。遇有离职的同事,他都尽力帮忙推荐。 

  有一回去产研院,在一楼楼梯口看到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的牌子,赵所半开玩笑的说,这个名字取得不好。没想到边上一个年轻人很激动的反驳了赵所,说稀土材料有什么不好,是写进国家规划的!赵所没有被年轻人冲撞引起不快,笑呵呵的说起了他的理由。事后,赵所对我们说,这个年轻人很不错!懂得并敢于站出来维护自己单位的名誉,问下这个小伙子是谁?在后来的接触中,我们知道了这个小伙子就是稀土所的杨帆老师。 

    

  拼命三郎的赵所 

  赵所的工作努力程度,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他经常说,工作要么不做,要做一定要做到最好。2009年3月的一个周末,时任厦门市委书记何立峰即将离开厦门前往天津工作之前,巡查了一遍他当年指挥落地的大项目,包括城市环境所。何立峰书记只带着一个秘书,没有提前预约,来到所里。看了看研究所简易的展厅,和赵所畅快的交流起来,对研究所短短几年取得的成就表示感慨。他对赵所说:“你和我一样,都是拼命三郎啊!”正所谓英雄惜英雄,后来何立峰和赵所还有过书信来往,邀请赵所去天津看看,指导城市建设。 

  2006年我初到研究所不久,有个晚上快12点电话声响起,一看是赵所打来的,一开始还犹豫是不是不小心误拨的,等接通电话,果然是找我有事。那时候还在东渡临时办公场所,我住的近,很快就来到他办公室,原来他是想了解一下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赵所问的很细,我们交流了快一个小时。当时我还不太适应,想这么晚领导还要工作啊,后来慢慢的就习以为常了。2008年4月,江绵恒副院长来视察调研园区建设工程,跟何立峰书记有个座谈会。为了尽快整理出领导的讲话内容,落实相关支持,那天晚上,赵所带着我们共5个人连夜整理录音,那时候还没有太好的语音翻译文字软件,我们干到凌晨六点多才整理完毕。整理录音在当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几个人通宵达旦齐心协力工作了一晚,收工后很有成就感,只睡了一个多小时又投入第二天紧张的工作。那是我在城环所干的第一个通宵,也许只是赵所的众多通宵之一。赵所干到凌晨两三点是常有的事,他办公室的灯光,总是最后一个灭,同时灭的还有楼道里的灯。赵所干活,还有个特点,不干完不喊停,因此常常吃饭不准点。也许正是因为他这么不爱惜身体,早早透支了健康,真的把命给拼了!     

  赵所说过,中国最记恩的是农民,我是农民的儿子,也一样记得赵所给我们带来的恩惠!赵所留给我们的点点滴滴,每一滴都可以化成涓涓细流,长期滋养我们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