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宇及研究组组员】追思:我们同赵所在一起的日子
来源:【字号:大 中 小】
上下悲恸万分,满腹心痛,惜君之才
千言万语,难以释怀
今日苦涩追忆
我们同赵所的故事足以成书
您的精神永驻于我们心间!
忆往昔
那些年,赵所陪伴着我们从科研入门、逐步成长再到毕业:
每一年,我们耳濡目染,见证了赵所在科研领域中的建树,感受到了生态学领域的乐趣,学习到了治学严谨的科研态度: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赵所同大家一起度过每一个辞旧迎新的时刻,我们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追思与缅怀
导师一生无私奉献,鞠躬尽瘁。他把全部精力都贡献给了他热爱的科研事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指导我们的科研工作,闭口不谈他的病情。还记得第一次和导师见面是2006年底在北京生态中心博士复试的时候,导师睿智幽默、和蔼可亲的形象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从2007年来厦门读博到2010年留所工作,再到2012年从导师组独立出来,一直得到导师无微不至的关怀、指导和鞭策。导师最后的遗愿是把研究所建好,发展景感生态学。学生责无旁贷,定当竭尽全力,不辱使命!
—研究组组长石龙宇研究员
2009年11月19日 石龙宇研究员作为城市所第一届博士毕业生与导师赵景柱合影
竹林间,清风里。我仿佛听到您的声音,走在亲爱的所松软的泥土上。深夜的竹子霹雳吧啦作响。我像以前很多次一样,和您挥手告别:我走了,老师。恍惚间,我明明感觉您还在。还像以前很多次一样,半眯着眼,和我点点头,嗯。只是,您躺在那里。只是,此次的作别,有点长有点久。老师,天堂安息。愿所的土和竹叶的芬芳,此去与您长伴。学生叩首。
提笔忘言,愿击缶而歌。
—助理研究员高莉洁
七年前,我以学生的身份来到厦门,作为学生,我能感受到您在学术上的追求,对学生的疼爱。
我们总是觉得,如果有一天赵老师不骂我们了,开组会的时候不点我的名字了,可能就是赵老师不爱我了吧。
两个月前,我回了一趟厦门,那时的您只是有点瘦而已……
于我,每每在酒桌上听您侃侃而谈,都能感受到您是一个重情义,有血性的人;
于我,在厦门的这几年无忧无虑,且刻骨铭心
我知道,您本活的那么生龙活虎
我知道,您本活的那么情深义重,
我也知道,是我们成长的太慢,还没来得及为您做些什么
我多希望,您还能再在组会上点我的名字,问我听懂了没,
我多希望,这一切都只是梦一场,今年中秋,如往昔,对酒,博饼……
2021年8月8日,就让我作为学生,最后一次,送您离别
但。。。在我的世界里,赵老师永远是彩色的
—2013级硕博连读生孙静
2014年5月:我放学后并没有搭乘回公寓的轻轨,而是与好友大黄天南地北的聊着人生设想,突然间接到中科院王老师的电话,提到城市所有位老师今年有一个扩招名额,问我是否想去面试,老师的名字叫“赵景柱”。我做海洋,您做城市,这便是我第一次听到您的名字。
2014年5月:我第一见到您,到十八楼茶室后便迫不及待的对你讲了许多现在看来可能完全不重要的研究。记得您问:“硕士的研究做的挺扎实,确定要改行吗?”至今我也不清楚当时的决定是否正确,也许从那时起我错过了当顶尖科学家的机会,也许从那时起我才有了当顶尖学者的想法。反正您笑的越和蔼,我就越心慌。
2014年9月:开学后老师给大家做了所情介绍,讲规划与设计的理念,想必这就是”景感生态学“的雏形。第一次审稿也是在您手把手指导下完成的,既担心我什么都不写,也要防止我乱写,最终”审稿人“的”修改意见“被修改了三轮才提交。
2015年2月:我一次参加研究所春晚,表演节目时感觉您像看自己子女般笑眯眯的看着这群博士生小朋友。晚宴后,我随意找了不远处的同学成亮给研究组拍集体照,您说:”这小伙子长得真精神。“以至于成亮后来连续四年春晚给我们组拍照,不知是不是只为了被夸赞,而您也毫不吝惜的夸了他四次”真精神“。
2016年1月:参加师门学术会议,知道原来城市所大师兄石老师竟然还是”弟弟“,现在石老师当我导师都已好多年。
2016年5月:我与成亮、小方在所内日月湖畔种了三棵树,一棵是菩提,另两棵也是菩提。取三才者、三光者、三生万物之意,想着树长大了,如果我们都离开研究所,未来的学生们可以在树下读书,休憩,悟科研,也算尽了师兄的一些责任。今年正月初二,我与您一共去日月湖边,看到三棵小树苗有的已经长到五六米高,万分惊喜,与您规划着铺条小路,捐赠几张长椅,就像在剑桥学院所设一样。当时,还默默想着:长椅上一般都有名牌,用作纪念学院有突出贡献的学者,如果写上师弟的名zhifang Liu(1990-?)会不会不妥?现在名字已经有,日期可以写1958-2021。
2016年10月:您安排我陪同您博后导师、荷兰院士、团体诺奖获得者Hans一同到广西考察。至今也不知是谁误导您说我的英语不错,或许是您早已看破我只是研究组中乒乓球最好,乒乓队中台球最棒,台球队里英文尚可的事实。早茶中Hans与我聊到荷兰求学时期的您,原来在更老的人眼中,您还曾是lovely的boy,并不一直是那位我敬仰、敬重的老学者。有点像是《神奇动物》中出现的Dumbledore教授。
2017年6月:踉踉跄跄三年就答辩了,答辩时您夸我致谢写的好,想必论文一塌糊涂,后来致谢真的被师弟、同学拿去”参考“。
2017年8月:工作后每次遇到矛盾,您总是告诉我要与同事为善,不起争执,学会忍耐。笑死了,组里“脾气最不好”的老师告诫脾气最”软“的学生要息事宁人,我以为起码会嘱咐一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现在想想都对,做学问也如凝视深渊。
2018年10月:Zoe回研究所,聊天时她总称呼赵所、朱老师,我则称呼赵老师、朱所,俩人都很默契的叫自己导师为老师,而不是所长,觉得这样更亲切些。回想这么多年,我可能都没有当您面尊称”赵所“,甚至连姓都省略只称”老师“,因为大家都知道我说的”老师“只指的是您。
2019年1月:凌晨12点处理完工作后,我出门抬头看到您办公室依旧灯火通明。这个场景习以为常,学生们都回家,只有您还在通宵达旦的工作。早晨五六点也多次遇到您刚从办公楼中走出来。996么,有追求的科研工作者哪能享受这么好的待遇?
2020年6月:根本没有领悟透”景感生态学“的我,被您邀请远程做会议报告。即使您提供了这么多学习机会,可我一想到有那么多优秀的师兄们在做这门学问,又有您指导,”不慌不慌,以后再学,有的是时间“,我这么对自己讲。可惜,哪有那么多以后?
2021年5月:出国前到十八楼茶室想去与您告别,听到您还在开会,就没有打扰。事后打了一通电话,您还不忘叮嘱我注意身体,注意疫情。七年前的五月我们相见,七年后的五月我们离别。
2021年7月:我察觉到有点不对劲,我回英后“折腾”了这么久,您竟然没有直接打电话“骂”一通,与您汇报的”不合理“的请求,竟然回复是“好的”。所以只认为您还在忙,也可能等着”养肥了“再很批一顿。我一直自信直觉很准,总会觉察到点什么,可惜还是没有猜对。
2021年8月3日:下午近4点(国内11点),我莫名其妙的走到了Christ学院门口,这个院门我两年间路过了无数次,但没有一次踏入。我穿过大门,径直的走进空无一人的学院教堂,踏入圣坛,凝视着雕塑与圣像,内心有一丝说不出来的伤感。看到正中间桌上与我一般高的十字架,我拿起手机与他合了张影。照完后自己都感到奇怪,不是教徒的我从不与十字架等与宗教信仰有关的事物合照,事后还与朋友自嘲”今天我怎么突然像个游客“。现在想来,可能是冥冥中自己想默默送您一程吧。
2021年8月6日:下午休息时,迷迷糊糊中感觉到赵老师让我去修剪树枝,虽然既没看到人,又没有听到声音,但我知道还是公寓楼后面集合,便拿起剪刀走出综合楼。理智让我瞬间清醒,以后所里应该没有人再教我如何修剪枝条了吧?附近哪棵树最有纪念意义?想到这儿,就骑上小单车晃到学院门前,望向这棵活出第二世的苹果树。可能第一世它砸到了人,所以第二世就不结果子了。跟学院porter大哥聊了几句,本想请他从地上捡几片叶子就好,没想到今天风大,地上落叶全被吹走了,他就干脆折个两个枝条。我把断枝子拿回家栽种、水培,不祈祷能再结苹果,毕竟砸过牛顿也够吹一辈子,只希望小枝芽能健康生长。其余的叶子做成了书签,做完后脑子里突然浮现出“德艺双馨老艺术家”几个字,又开始念起老师行云流水般的书法。
忙碌一生,累了您就休息会吧,宴席散去,精神长存。原来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并不怕,现在说举头三尺有老师的话,我还是很慌的!最近科研略松懈,以后自己也会在保证健康的同时,加强科研工作。
—2014级博士研究生许通
敬爱的赵所,
当刚看到您去世的噩耗时,我不敢也不愿相信,在我印象中您的身体一直很健硕,直到8月4日晚上我才真正意识到您确实已离开这个世界,悲伤无边无际地涌来。
您是位学者,您渊博的学识和对待科研严谨的态度,让大家无比敬畏;您是位智者,您对生态系统和生态风险的生动解读,让当年初次接触该领域的我顿时茅塞顿开;您是位书法家,行云流水般的字迹很容易让人忘却您还有生态学家和科学家的头衔;您是位长者,毕业答辩会上您的谆谆教诲和严苛的要求,让我受益无穷;您是位园丁,所里的一花一草一木一景皆是在您的心血灌溉下成长起来的;您是位长辈,每当在电梯口偶遇的时候,您风趣幽默的语言总是让我们开怀大笑。
未曾想到您的生命会被定格在63岁,您心心念念的事业和您万般呵护的研究所还在等待您的指引。想来还是无比悲痛和惋惜,泪水还是控制不住地打湿眼眶。
先生千古,一路走好!
—2015级硕博连读生张淼
记忆中的赵老师是严肃的、硬朗的、可爱但又令人敬畏的。
无法相信赵老师就这样,如此突然地永远地离我们远去。依稀记得4日清晨看到微信朋友圈时的震惊,想着一定是我看错了,或者是我理解错了,但事实那么的沉痛。我们是真的再也看不到那个在园子里修剪、整理的可爱老人了;再也听不到赵老师激情地为我们教授什么是景感生态学了;再也不可能邀请得到赵老师和一起我们参加党建活动了;再也不可能在我毕业答辩上看到他的身影了……
一草一木,一花一树,咱们的“大院”不仅承载了赵老师往日悉心的呵护,也承载了赵老师对研究所学子及其未来的寄望——“同心同德”、“忠诚尽责”。
赵老师,一路走好!
我们必将牢记所训,不负身为“城环人”。
—2019年博士生刘玲玉
所里一年四季都有花开。
总是能在任何时间里,或是清晨或者午后亦或是深夜里,在所里的不同角落看到您的身影。您总是拿个小铁锹,这里除除草那里理理根。也是因为您如此热忱,初到研究所就能感受到您赋予的一草一木的灵气,充满人情味。后来啊,我们在所里一闻到烟火味就会异口同声,赵所在所里。
有人说您总是笑着的,特别和蔼、亲近,无论是路上看到整理研究所的您,还是在讲台上的您;有人说,您很严肃,工作起来一丝不苟;又有人说,您总是……
是啊,就像四季一样。
记得最后一次与您正面相迎还是6月的那一天,和师妹俩人一进电梯,看到您,您笑着问“论文发几篇了啊”,一丝丝地尴尬。后来几天,大家说您去北京了。研究所15周年所庆,没见到您的身影,15周年大合影那天您也不在,一直以为应该是太忙了。
八月的那天来的太突然了,难以接受。
您的音容笑貌仍不断在脑海中浮现。谆谆教诲,时刻不敢相忘。人生路上视您言行为楷模,受益匪浅。
我们都还在,城环所的花草依旧会盛开,请您放心。
—2019级博士杨萌
虽然已经接受赵所已经离开的事实,但是还是一想起来就会双眼浸泪。多么希望还像从前一样看到赵所在园子里除草、烧火,多么希望能在电梯间再遇到赵所,多么希望在第七支部党员大会赵所能来给我们讲党史,多么希望还能听赵所的讲座。当时只道是寻常,来不及告别,空留无尽的缅怀。
—2019级博士杨凤梅
还记得那些,还遗憾那些……
记得第一次见面,那是2020年博士生面试,您强大又温柔的气场给我深深的印象,您跟我聊姓氏,后来才知道云南是您曾奉献过的地方;遗憾的是我却没答上来您问的建所时间……
记得总在所里见到您修剪植物的身影,满身大汗,遗憾自己只是递上纸巾站在旁边听您讲述故事,而没有陪同您一起修剪!
记得最后一次见面,那是2021年初夏,您在走廊上踱步,您问我这么好的园子你们都不下来走走吗?我遗憾没有陪您多走几步,而是像往常一样胆怯地偷偷溜走!
记得了记得的,遗憾着遗憾的!今后学生会谨记教诲,努力成长,不辜负您对我们的期望!
—2020级博士和思楠
悲喜交织在一起,让我们难以诉说现在的感受,8月4日我们的爱情结成果实,同样是8月4日我们失去了一位最敬重的老师,一喜一悲,赵景柱老师是我们人生的引路人,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科学家的傲骨,和做人的纯粹,他一生献身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事业,为人谦虚低调,两个月前与他一起吃饭的时候,有人恭维他说他是育人的园丁,赵老师谦虚且骄傲地说研究所的每一棵树每一个花草他都修剪过。和他交谈一小时说的话就可以令人反思、研究小半年甚至更久,他像一盏明灯照亮在我们心中,能做他的学生是我们此生荣幸,何德何能叫他一声老师,世事无常,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愿天堂没有病痛,没有工作台,让他能够开开心心的建造属于自己的景感生态!
—2021级博士孙瑞、职工王晓彤
2021年3月6号和7号下午,赵老师在整理综合楼前边的花坛,这老头儿勤勤恳恳地清理枯枝落叶。老头儿打理所里的花草树木是大家司空见惯的事情,所里一花一草一木都被这老头儿悉心照料。赵老师提出“景感生态学”理念,强调客观的景与主观的感知结合,自己更是身体力行将景感生态学理念融入城市环境研究所的建设当中。所里植物种类丰富,看似杂乱,却很协调,没有人工痕迹,与所内建筑和人相得益彰,这是赵老师用景感生态学理念精心打造十多年的作品。2021年8月6日,花坛长势旺盛,每一株植物都绿意盎然。
怀念赵老师打理所里花草的背影。
—2019级博士杨凤梅、2019级硕士冯运双、郑巧雅
草木砖瓦,鱼鸟河池,
睹物思人,难忘身影,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忠诚尽责,牢记心中。
—2019级硕士冯运双
关于赵景柱老师的回忆,一切历历在目,仿佛都发生在昨天。仍清晰记得,他曾为我们介绍城环所所训四个字背后的意义,而他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什么是“忠、诚、尽、责”。他在科研工作中的贡献不仅是在国家项目、期刊、论文等研究成果,更多的是他深邃的思想为后辈人在生态学道路中开辟出一条新路,他为景感生态学理论的形成与推动付出了诸多努力。与景感生态学理论一样,城环所也像是赵所的一个孩子,在他手里诞生,从选址、楼栋规划与细节设计、一砖一瓦的建造,他都亲自参与,而如今所内草木茂盛,科研工作如日方升,在他的栽培下一日日茁壮成长。环绕城环所一周,处处都可以看到他往日的身影。在综合楼电梯里偶遇赵老师,他常常手持一把除草工具,和蔼的与我进行简短的交流,时而再聊聊烧火与除草的二三事;在草木间,他穿着干净时尚的衬衫,蹲下身子修剪花草;在所内某一处,他抽着烟,与园丁交谈,偶尔传来几声爽朗的笑声;最独特的风景应数所内的烟雾升腾与灰烬飘摇,无需猜测,在火堆附近一定有赵景柱老师的身影!在所里我们用脚步丈量着的,不仅仅是城环所的发展,更是赵老师十多年来的智慧与心血。
平生看起来硬朗、乐观,且长期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而不懈奋斗的人,突然与世长辞,令人难以接受,上下悲恸,感怀万千。这个世界还有很多东西在等待他挖掘和建造,等待他看到城环所硕果累累,等待他看到自己亲手种下的树苗枝繁叶茂,而他却永远归于他热爱的土地和自然。在另一个世界,他终于可以更安心地思考,继续他的科研事业;而在这个世界,我们后辈人将永远铭记着他,秉承着“忠诚尽责”的态度,将景感生态学思想传承并发扬光大!
俯下身,亲手栽种小家花草树木;抬起头,心中满怀大国山水林湖。
先生千古,永垂不朽!
—2019级硕士尚晓琪
听闻赵所因病故,悲痛不已。那几日,风雷雨电天人怨。8月8日终于鼓足勇气参加了送别会,情不自禁泪沾襟,夜不能寐。回顾了平日的一点一滴,虽接触不多,但每一次的碰面或交流却令我印象深刻。
时常在电梯里遇到您,您总是笑容满面,问着吃什么外卖?为何吃外卖?最后一次见到您,依旧是在电梯里,您问我和师姐师兄,文章写得如何了?目前写几篇文章了?短暂的一分钟甚至不足一分钟的寒暄犹如一股暖流流入人心,您对学生的生活质量、科研状况关心得如此无微不至。
科研工作累了,从七楼眺望远方,一眼就能望见是熟悉的您!在用心呵护着所内园区里的一花一草一木,此时此刻,眼睛疲惫之意消除些许。今日小憩之时再眺望窗外,是满园的盛夏绿景,心里头空落落的,缺少了什么……甚是怀念,穿梭于林中的您;甚是怀念,伴随着中午午休的柴火味;甚是怀念,冬入春之时燃烧着的熊熊烈火。
自打初中以后再也没有老师会主动严格盯紧学生学习环境的卫生情况,而您不一样。依稀记得有两次,您突击检查卫生,说茶室不够整洁,办公室的门有印记,大家齐刷刷地开始了卫生大扫除,想尽各种办法,拿出各种工具,办公室之间互帮互助,清理掉残留已久的痕迹。做完卫生以后,茶室杂物少了视野更加开阔了,办公室更加亮堂了,门面整洁了。后来发现,在干净的工作环境下,整个人的心情舒畅了,工作更加愉悦。那天,我感受到了大家除科研以外的凝聚力,也明白了“门面”的讲究。
研一在北京研学之时,早已听闻赵所的赫赫有名。回所后,您的每一场学术交流会我都充满兴趣和高涨的热情,不愿错过每次向您学习的机会,用心记录您的教导。很可惜,每次都是负责摄影工作,未能和您留下合影……
斯人已逝,先生的音容宛在,先生的精神永长存。我将铭记“忠诚 尽责”,牢记“继往开来,薪火传承”,定将不懈奋斗!愿君平安去,天堂无痛归!
—2019级硕士郑巧雅
未见其人,先闻其事
对赵所的印象大多都从老师同学的描述中来,说所里有个喜欢烧火,喜欢打理园子,事必躬亲的小老头。说所里有一个提出了景观生态学新理念的大牛,在国科大每当被问到是城环所的学生时,其他老师都会点点头说起赵所。对此我不能不好奇。
盼遇赵所,悉听教诲
去年十分有幸听了赵老师一个线上讲座,他和我们讲解景感生态学的思想,讲城环所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说这些故事几天几夜也讲不完,以后慢慢说给我们听。赵所提出人的感受同文化融合这些更高层次需求的超前思想;对做人品德的高度重视;对城环所的深厚情感以及直言不讳的幽默风趣都带给我太多的惊喜。心里暗暗庆幸以后所里遇见赵所烧火,我也要一起,好希望能多听几场他的讲课,能受他的当面教诲。
不见其人,抱憾难平
然而一切都来得那么突然,看到消息的时候甚至怀疑是谣言,明明还那么年轻,这让人如何接受。又听师姐们说时常在电梯里遇到赵老师,他都关心学生学习,给予鼓励;想到所里一草一木都是赵所的心血,不免悲从中来。所里失了一根梁柱,谁能不惜;期盼已久却终难面见的良师,谁能不憾。
望您安心,不负所愿
操劳了六十多年,着实辛苦,或许是上天的眷顾,带您早些休息了吧。倘若真的在天有灵,也希望您能安心,城环所的后辈会一代一代接着努力,修炼品格,认真钻研,积极创新,把城市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研究、景感生态学的理念践行下去,为生态环境事业贡献自己微薄的一份力。请让所里的砖瓦草木见证我们的成长!
—2020级硕士研究生杜玫
您是我们大家庭的领头人,也是在我心中最敬佩的长辈。每次见您,除却尊敬,更多的还是亲切,只是没有想到,一向开朗洒脱的您,会在这个仲夏突然与我们远去,惊闻噩耗之初,久久不能平静。
您的笑容和教诲我会时刻牢记在心。吾等后辈,愿承续您的精神,接续您的事业,以景感生态学和研究所更为优秀的发展,告慰您一生之辛勤。
—2020级硕士袁萌
青山垂首,绿水呜咽!您走了!您真的走了!分离来的这样猝不及防!您离开我们已经七天了!我怀着万分沉痛的心情,在这里深深悼念您--我的恩师赵景柱老师。
七月收到您对于学业上的关心,八月却惊闻噩耗。您尽职尽责,淡泊名利,为人正直、待人真诚,无私奉献,关爱学生。您大知闲闲,登高博见,每一次与您的交流都受益匪浅,曾经老师给予的教诲还未理解透彻,可再想接受您的教导却已成奢望。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您的恩情我终身难忘,您的教诲我永世难忘。我将牢记“忠诚 尽责”所训,努力学习、工作,不辜负您的教诲。沿着老师未走完的路,继续奋力前行。
老师永别了!您精神永驻,师魂不朽!您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2020级硕士祝鹏飞
赵老师一直是我最敬重的老师,是我们的大家长。
第一次见到您,是我第一天来所里,在电梯里我向您打招呼,您热情的回应了,让我这个第一次来南方上学的孩子找到了归属。
第二次见到您,是看到您在修建所里的草木,我当时想去帮您顺便和您聊聊天,但是始终没有鼓起勇气,这件事成了我现在最大的遗憾。
最后一次见到您,是在所里的食堂,您打饭的时候还不忘跟食堂的大妈说早上也要多加几个菜,让孩子们吃好一点......万万没想到这一次竟然成了和您最后一次见面。
学生不才,想不出什么辞藻能形容您伟大的一生,只是每每脑中划过老师的样子,都会心痛不已。我的导师田老师跟我说,回报赵老师最好的方式要将师门传承下去,就如石老师说的将景感生态学发扬光大,您虽然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是我们一定将老师的精神和成果永远的传承下去。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先生千古!
—2021级硕士李蔚
感恩赵景柱老师的言传身教与谆谆教诲
您的精神将永存于IUE学子的心中我们必将铭记忠诚尽责的所训敬爱的老所长千古,一路走好! 石龙宇研究组全体师生深切缅怀您!
© 1996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联系我们 地址:厦门市集美大道1799号 邮编:36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