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环】我认识的赵所长
来源:【字号:大 中 小】
2021年8月4日凌晨,赵所长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离开了他热爱的世界,离开了热爱他的同事、学生、科研伙伴和家人。作为与他共事近15年的同事,我知道他太累了,他太需要休息,他睡着了。
著名生态学家邬建国教授说,景柱是一个深邃的思想者、勇敢的探索者、不懈的耕耘者,一个极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雄才大略的规划师、深谋远虑的护航者。是的,赵所长视事业为生命、胸怀坦荡,在63岁的生命历程中,筚路蓝缕启山林 栉风沐雨砥砺行,直至最后倒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用一生的智慧践行着忠诚尽责的伟大精神,诠释了如何做一个科学家,如何做好一个管理者。他开拓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方法,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成为国家战略作出了重要贡献;他高瞻远瞩、以卓著的领导力带领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实现跨越式发展,迈入国际生态环境领域一流研究机构行列;他主持创建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一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科研新星正蓬勃升起。
用生命诠释“科学家精神”----创立景感生态学
我是2007年3月入职城市环境所,我经办的都是管理事务,赵所长是我的主管领导,我亲眼见证了一个白天做管理、夜里做科研的神奇所长!他每天工作到凌晨,有时甚至是夜以继日,多少个“白加黑”“五加二”的岁月过去,令人感慨万分,敬佩不已。他常说,研究所管理事务性强、时效性强,必须及时处理好;夜里安静,易于思考,可以把科研时间夺回来,这么多年习惯了。
他常说做科研不是写表面文章,生态学不能仅仅做“景观”,更要强调人的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记得时任厦门市委书记何立峰经常在有关会议上赞赏地说:赵所长说过,一个好的生态环境应该是河里有鱼、树上有鸟,要生态、要和谐。他将城市空间管控的成果应用于美丽厦门生态文明建设,形成集法规、标准—规划—评价、考核为一体的全流程的生态文明建设科技支撑。编制了我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法规《厦门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条例》,编制《美丽厦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厦门市“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规划》等10余项相关规划,法规和规划都已颁布实施,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考核。赵所长开创的景感生态学研究,以景感生态学方法为理论基础的Ecology-Oriented Development(简称EOD模式), 被环境部、发改委、国开行联合发文,推荐EOD试点项目,引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在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生态建设中示范应用。
他的理论、他的研究,来自办公室长明不灭的灯、来自他内心一团激情的火,从厦门到雄安,他把论文写在了祖国大地上。
从最后一排到第一排----创新路上领跑者
城市环境所筹建初期,在厦门东渡临时办公,只有十几个人的团队晚饭后经常围坐在赵所身边听他讲故事,记得他说刚刚当生态中心领导的时候,最害怕去院部开会,中科院资源环境领域几十家单位排排坐,他经常是溜边在最后面找个角落,“那时候不好意思啊,咱有自知之明”。研究所排名在后面,开会也不好往前面坐。我们开玩笑问什么时候坐前面了,他笑着说,研究所实力强了,就有领导关注了,开会就喊着所领导往前坐,这是实情啊。
听别人说过很多赵所带领生态中心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故事,也听他自己说因为大刀阔斧改革曾有员工用刀威胁过生命,想来都是创新创业的艰难发展历程吧。
2008年和生态中心有关的一件事感动了我,至今记忆犹新。那年春天的一个下午,当时我是综合办主任,赵所喊我过去他办公室交给我3千元钱,说他在厦门火车站附近的东南大酒店订了4桌私人晚餐,让我先去酒店结账并接待一下客人,他临时有事晚些到场。匆匆来不及讲太多就出去了,我下班开车去了酒店,饭菜已经摆好,我独自等候,没多一会儿,外面就传来亮亮的京腔京韵,特别热闹,一群穿戴花枝招展的老人家直奔我过来了,哦,原来是生态中心的退休职工来厦门旅游,来看望他们的老主任。因为我听说过赵所在生态中心开展后勤改革,辞退了工人,影响到一些人的利益,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会不会有后遗症找来?我小心翼翼的说着客气话,担心不要出差错。可是,事实是我想多了,这些年过去了,北京的发展,生态中心的发展,这些当年的生态中心人已经变成了富裕的北京人,当年赵所带领生态中心艰苦奋斗、激流勇进,科研上大踏步前进,研究所职工也挺起了腰杆。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家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孩子,你们有福气啊,景柱把全部身心都投入研究所发展,是个好领导啊!我们生态中心越来越好,可景柱却离开了,去广西,去丽江,现在又到了厦门,他是好人啊,我们就是要看看他,当面感谢他!当时,那四十多名欢乐的老人家,他们的笑容至今历历在目,他们和赵所亲密无间、热情洋溢地畅谈,我记忆犹新。现在,我理解了那些老人家,知道了赵所用智慧胆识带领生态中心发展、用忠诚尽责感染生态中心职工,成就了辉煌的事业。
南方海滨一颗新星---创建城市环境所
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环境工程进入ESI国际排名前1%行列,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中科院院属研究机构排名第4(2020年11月),福建省内科教机构排名第一。地球和环境科学(Nature Index 2020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中科院院属研究机构排名第7(2020年12月),福建省内科教机构排名第一。
从2006年7月4日起航,走到今天,十五年的研究所,这个成绩来之不易。城市环境所正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颗新星,在南方海滨,冉冉升起。
赵所,您可以欣慰了,您殚精竭虑、奉献毕生的努力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
回想起十五年城市环境所建设成长点点滴滴,我的内心泛起波澜,对赵所的敬仰如滔滔洪水,连绵不绝。
在研究所成立五周年的时候,我在上海分院宣讲过赵所的先进事迹,讲到他那么多优秀的品格、那么多感人的话题,当时我不由得热泪盈眶,也感动了现场的所有听众。他做人光明磊落、做事兢兢业业、做科研求真求实,堪称科学家的楷模、管理者的典范。
时任中科院副院长施尔畏在新建所验收之后写了篇文章,文中说“我看到他掰着捏着每一分筹建经费,在精打细算上真可谓做到了极致、、、、、、为了使有限的建设经费能做出更多的事情,带着所里的同志铺设网络线路,整治园区环境;、、、、、、挤在临时租用的狭小房屋里开展工作,每到用餐时间,数十人围坐在一张乒乓球桌子旁,享用着那简单的饭菜。、、、、、、”,施院长说“我无法一一说出这三年来他们许许多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在新建所通过正式验收的今天,如果有人问我,什么样的人是科技帅才,我会郑重地报上他们的名字,因为他们领衔打赢了新建所筹建这场重大战役,带出了一支支年轻齐整的队伍,在一张张白纸上建立了作为一个研究所必须具备的基础与条件。他们的智慧与辛劳、心血与汗水,已化为新建所大楼下的一块块基石,化为园区中一株株树木,永远见证着这些研究所的进步与发展。”
15年,厦门,城市环境研究所,是赵所的第二个“家”。一开始像战士那样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从东渡临时租用的简陋办公室,到集美新园区的单身宿舍,都是他工作、生活的家。他有女儿,天各一方,无法关心孩子的学业,也无法照顾孩子的生活;他数月不能回家,甚至数过家门而不入,不能照顾年迈的老人,不能帮助辛劳的妻子。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健康被大量消费。赵所长期受类风湿伤病困扰,在北京时一直都在治疗。到厦门后潮湿的海洋性气候和停止了治疗,导致他的手腕、膝盖等关节部位严重肿胀,手、腿都是僵的,严重时候拿不住东西、路都不能走。记得有一次我们午间餐桌上谈起有个病人不堪病痛折磨自杀的事情,他当时就叹了口气,他说我非常理解!我也有过在19楼办公室窗口的徘徊,疼痛难忍的时候真的想一跳了之,跳了就解脱了、、、、、、。时任中科院党组副书记方新请来中国治疗类风湿最好的专家为他看病。专家劝导他换个干燥的生活环境,不要停止治疗。但是这些对赵所都是奢望,他的工作他的战场在厦门,他怎么能离开啊。
无论刮风下雨、无论烈日炎炎,城市所的职工和学生经常看见赵所如园丁一样辛勤的在林间剪树、在花丛中拔草。
这几年,离开领导岗位的赵所,有了一些空隙时间,几乎所有的空隙都被他用来打理研究所园区的花草树木,践行他鸟语花香人和美的原生态世外桃源。我们研究所门前的集美湖,最早的规划是挖平几百亩香蕉林和养殖场,打通拓展与厦门岛之间的杏林湾水域,变成整齐划一几十里碧波荡漾的人工湖。赵所向时任集美新城指挥部的领导提出,要在香蕉林和厦门相思树中留出几个各自独立的小岛,给花草树木鸟雀留下栖息的空间,这样才有生物多样性,这样才有杏林湾畔和谐的自然生态。现在望着集美湖鱼翔浅底、白鹭展翅,研究所四季花果不断,凤凰树与椰棕榈交相辉映,我们研究所周边像极了一个大植物园,美美哒!
今年是芒果丰收年,我们城市环境所院子里的芒果更是结满了枝头,科学楼旁、食堂门口、停车场边,芒果不时在头顶摇曳,令人垂涎三尺。七月份,土芒果成熟了,有着独特的清香,这芒果也是赵所的喜爱。保安大叔看着我每天在树下流连,捡熟透掉下的芒果,自言自语地说,赵所啥时候从北京回来呀,我答应过给他摘芒果的,今年的芒果真好!是的,今年我们院子里的芒果特别好,赵所,我们想与您分享那清香,赵所,您啥时候回来?
王玉环
2021年8月6日
至今还不能接受赵所离开的事实!很晚了,走在静静的小路上,想着赵所的点滴,在技术楼旁、那棵紫薇树下,我恍然见到一堆燃起的篝火,赵所在拨动着火苗,微笑着说,紫薇呀,这棵树叫紫薇……在连廊旁、桑树下,又见赵所笑眯眯地看我摘桑葚,他回头说,陈伟民就是傻,那棵老树呀,干嘛要扶起来,就随它去吧……
© 1996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联系我们 地址:厦门市集美大道1799号 邮编:36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