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应中国科学院青年促进会城市所小组和和中科院污染物转化重点实验室邀请,清华大学的莫金汉教授来所交流,并做了题为《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界面传递与分离》的学术报告。
报告主要介绍莫教授课题组在室内空气净化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莫教授简要介绍了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的重要性及其关键问题——难以兼具高效和低阻。从核心环节及其关键步骤切入,莫教授提出转变专注吸附材料的被动使用思路为主动调控传质的新思路。基于主动调控传质思路,莫教授发展了低成本、以传热传质为核心、利用外力强化性能的设计策略。其次,莫老师分享了课题组近些年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最新成果。例如,在传统过滤大尺寸颗粒的粗纤维结构上赋予荷电、使其极化,基于静电响应特性,实现过滤性能的明显增强。结合理论分析和和原位观察,莫教授提出了具有静电响应特性的过滤纤维的制备方法、关键结构特征和过滤效果增强机制。针对通风受限空间难以处理吸附后材料的问题,莫教授进一步发展了可原位净化/热再生的气态污染物净化技术。虽然单层结构效果不够令人满意,但其薄片结构堆叠而成的组件可实现高效长效去除气态污染物。莫教授聚焦毫-微-纳分级形貌的系统构建,成功强化气固界面污染物传递与吸附分离。此外,莫教授还介绍了引入激光刻蚀和3D打印技术的效果,并研究了吸附薄层微纳形貌与内部扩散传质强化之间的定量关系。最后,莫教授简要介绍了课题组的材料与技术在实际工业厂房气态污染物控制中的应用。
报告结束后的互动交流环节,莫教授与参会师生就主动供电的优势、静电纺丝技术和市售碳纤维膜的应用可行性、所吸附气体污染物的资源化可行性等问题开展了热烈讨论与交流。
此次讲座让与会师生对室内空气净化的材料和技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获益良多。
(文:俞汉青研究组;图:俞汉青研究组)